共产党身份暴露,罗广斌究竟是何人?“罗中将!大事不好了!你弟弟罗广斌被咱们底下的人查到身份了,这些人手里的证据都在指明您的弟弟是共产党!这该怎么办啊!罗中将!”罗中将听到这样话立马站了起来说了两个字,这让一边的人吓坏了。罗中将究竟说了什么?他的弟弟又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被人查到共产党的身份?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?那么大家就跟着笔者再重新看看这名虔诚的共产党——罗广斌!作为我国早期的党员之一,罗广斌就一直活跃在文学的前线,并且对于罗广斌来说共产党的理念十分契合他的观点,于是在1945年的7月时,由马识途的推荐和帮助下,罗广斌也就成为了共产党的一员。然而当时的党内人不知道的是,罗广斌的背后有着一个巨大的家族,在成为共产党期间,罗广斌经常与马识途一起行动,在1946年时,二人就一同到达成都并且在当地教书,为的就是培养新一代的革命思想。并在重庆的“反内战”的学潮中,二人靠着自身的身份经常让自己的学生意识到当前的政治状况,随着罗广斌的名声越来越响亮,于是其也渐渐的成为了当地国民党标记为重点观察对象。当然了组织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,于是让罗广斌前往川东秀山中学任教,一方面是避避风头,另一方面就是组织对罗广斌的考验。原来在罗广斌加入共产党之后,组织就开始调查其身份,这不查不知道,这一查竟然发现,这罗广斌竟然有一个国民党的哥哥!立场反转,哥哥是个国民党?!罗广斌的哥哥罗广文是一名国民党中身居高位战功赫赫的中将,罗广文从小就接受的是军事教育,这也就让罗广文长期在国民党内部摸爬滚打,于是终于稳坐当时国民党中将的一个位子。这就出现了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一件事,1948年时,罗广斌因为在当地,自己是共产党的身份暴露,但是在暴露的第一时间,国民党都不敢对罗广斌动手,因为大家都知道,他头上有个国民党中将的哥哥。不仅是当地的国民党,就连那些特务又都犯了难,特务们相互推搡抓罗广斌的命令,于是在一天,这个命令到了当时特务头子徐远举手里,看着自己手下的小弟不敢“施展拳脚”,徐远举直接来到罗广文的面前,当面询问能不能抓这个共产党弟弟。二人一见面,徐远举就将一大堆资料摆在罗广文的面前说到:“罗中将,经过我们的调查,我们有十分充足的证据来证明你的弟弟是共产党,你说你这个罗广斌弟弟,是该抓?还是不该抓啊?”看着眼前的各种资料和相关证明,罗广文也十分冷静的回到:“这些‘证据’真的能确定我弟弟的身份?”“若是不信,罗中将可以看看。”徐远举自信的说道。正如徐远举所说的,这些资料里面全是罗广斌作为共产党的相关活动,无论是时间地点都能对得上,更别提当中还有共产党叛徒的证词,这下罗广斌的身份可算是坐实了。“抓吧!”事已至此罗广文也没有什么好反驳的,毕竟自己的弟弟什么样子也不用外人说的多清楚,经历过这样的事件之后,罗广文也希望自己的弟弟能收敛一些,避免闯出什么大祸。“得嘞!”徐远举答应过后就带着资料准备离去,但没想到罗广文又补充到:“我这个弟弟生性就是这样,家里人过于溺爱,你们要抓就抓,但一定不要伤及他的性命!”即使惨遭逮捕,依然没有向其屈服有了罗广文的肯定,国民党特务迅速的将罗广斌抓捕,但是被逮捕的罗广斌并没有害怕,因为他知道,哪怕是这些特务将自己逮捕,估计也不敢对自己做出什么手脚反倒是这些特务抓是抓住了,但是一个个的对罗广文束手无策。身份的特殊性让罗广斌根本就没有受到特务们的逼供,无论是特务们怎么好言相劝,罗广斌在关押的十天里面也是只字不提,特务们实在是想不到办法了,于是千里迢迢的将罗父请来,希望借此能将其劝说。“斌儿!共产党是没有出路的,回来安分守己的继承家业不好吗?这样在今后也能有个出路啊!”面对自己老爹的到访,罗广斌也是罕见的开口说到:“爹,现在咱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共产党!”看着罗广斌依然坚决态度,国民党的特务也有一些不耐烦的插话说到:“只要你答应今后不再参加共产党相关的行动,我们就能轻松的放你走,你也想跟你的家人团聚吧!”罗广斌看着愚昧的国民党特务冷眼一笑,仍旧是一句话也没有答复,国民党拿罗广斌一点办法都没有,于是在一次的转移中,连带着罗广斌一同送进了渣滓洞监狱。在那暗无天日的监狱岁月中,罗广斌以不屈的脊梁挺立于压迫之下,国民党特务的多次审讯未能撼动他坚定的信念。外界误以为他因家族背景而享特殊待遇,实则是他对信仰的坚守,让敌人无可奈何。误解如利刃般割裂了他与狱友间的信任,但他选择用行动证明清白,拒绝安逸,毅然重返囚笼,向世人宣告:“忠诚无价,信仰不灭!”在逆境中,罗广斌不仅展现了个人英雄主义,更激发了集体的力量,他领导狱中同志,秘密组建临时党组织,以智慧和勇气与敌人周旋,成功策反部分国民党看守,为黑暗中的同志点亮了希望之光。这段经历,不仅是对个人意志的磨砺,更是对团队协作与智慧斗争的颂歌。随着解放的曙光初现,渣滓洞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。在罗广斌等人的影响下,看守杨钦典选择了正义之路,释放了剩余的共产党人,其中包括罗广斌自己,然而,胜利的喜悦并未完全冲淡他心中的悲痛——无数战友的牺牲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。最后为了铭记历史,传承精神,罗广斌拿起了笔,倾注心血创作了《红岩》。这部作品不仅是对那段艰难岁月的真实再现,更是对革命先烈无畏牺牲、坚定信仰的深情颂扬。它让后人得以窥见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,感受那份超越生死的忠诚与勇气,激励着每一代人继续前行,在各自的领域中发光发热。总结罗广斌的一生,是信仰与忠诚的赞歌,是勇气与智慧的交响。他以笔为剑,不仅书写了个人的不屈与抗争,更镌刻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,让《红岩》成为激励后人的永恒丰碑。罗广斌的故事,是千万革命先烈的缩影,他们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新中国的基石,让后人铭记:在信仰的光芒照耀下,任何黑暗都无法吞噬光明,任何压迫都无法摧毁希望。罗广斌虽已远去,但他的精神永存,激励着每一代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,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。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